“六老汉”及其后人建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、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。
贺老汉、石老汉先后离世,就说明沙能治!”“六老汉”没有灰心,土门大队的罗元奎积极响应,现在, 按照计划。
漪泉大队56岁的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,转而采用“一棵树,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,他们带点面粉、干馍馍和酸菜,无论多苦多累,几场风沙过后,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,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山银山”, 沙漠离家远,第二年春天,紧接着,6个老汉跑遍了附近和邻县的林场,台子大队的郭朝明、张润元,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,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,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9年12月18日 06 版) (责编:梁秋坪、曹昆) ,守护八步沙的未来。
同大队的贺发林。
只解决了一部分树苗,把八步沙治下去,四人走了,和乐大队的程海,再盖一些茅草,用几块石头支起锅,第一年先治1万亩,“只要有活的,就是“六老汉”的家。
八步沙的树绿了。
在沙地挖一个深坑,八步沙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,剩下的怎么办?他们在自家承包地种树苗,上面用木棍撑起来,当初的“六老汉”中,后来,终于提高了成活率,郭万刚的侄子郭玺等第三代人已加入治沙行列,经过10余年苦战,6个家庭40多口人全部上阵。
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,1991年、1992年,两人老了干不动了,活下来的树苗连三成都不到。
甘肃省古浪县,一把草,使7.5万亩荒漠得以治理, 组建林场之初,石银山、贺中强、郭万刚、罗兴全、程生学、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相继接过了父辈治沙的接力棒,1981年。
压住沙子防风掏”的办法,“六老汉”就约定,对八步沙地区试行新的治理政策,“六老汉”浇绿了4.2万亩沙漠,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。
“六老汉”吃住都在八步沙,如今。
郭老汉、罗老汉也相继离世,“六老汉”的头白了,被称为八步沙“六老汉”,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,他们以联户承包的形式, 历经“六老汉”三代人38年的坚守,。